读城|百岁老书翁守着百年旧书店:爱书的人多,书香不会散!
每天上午9点,读城的人多书一架轮椅会准时碾过苏州钮家巷的百岁青石板路,咿咿呀呀。老书
江澄波坐在轮椅上,翁守儿子推着他,着百穿过小巷,年旧在“文学山房旧书店”门口停下。书店女儿早一步到了,爱书但似乎习惯了等着父亲“就位”,读城的人多书才开锁拉动卷帘门。百岁文学山房的老书门锁,似乎锈得都比别处慢。翁守
距离江澄波的着百祖父1899年初创“文学山房”,已经过去了126年。年旧而江澄波老人,书店今年已经一百岁了。
本期“读城·寻访最美旧书店”系列报道,现代快报记者探访“文学山房”,致敬百岁守店人。
不足20平方米的书店内,墨香氤氲。玻璃门边的那张木椅是老人的“工位”。全年除了大年初一、初二两天,江澄波每天坚持到书店“上班”。100岁了,仍然如常。“有的人说我是100年来书店的活化石。”说完,他呵呵呵地笑了。
“五一”又至,在热闹的苏州城里,游人如织。有一些年轻人是冲着“文学山房”来的。他们想到旧书店里见见这位百岁的老爷爷,浸一浸书香。
比如寻访那天,在老人要回去吃中饭之前,店里来了两个拍短视频的姑娘。她们的补光灯打到书架上的《落金扇》《芙蓉洞》,问: “爷爷,哪本书是您店里的镇店之宝呀?”
老人家很喜欢和这些爱书的年轻人交流,他说,最近这些年,来书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他还说,爱书的人多,书香不会散。
“我守的是书呀!”
“文学山房旧书店”每天上午9点开张,下午4点半关门,刨去中午一小时回家吃饭的时间,江澄波一整天都在店里。
“您为什么天天要来店里呀?”记者问。
“我守的是书呀。”江澄波答。他说,坐在书店里,他就安心,一天不摸旧书,他心里就不踏实。
为了配合老人每天“上班”,三个子女做了明确分工。大女儿和小儿子两个人在书店轮值,一人一天陪着父亲,帮着父亲打理书店。二儿子负责老人的饮食起居,还有上下班的接送,有空也会到店里帮帮忙。
其实他们自己也都是七十来岁的老人了。“他守着书嘛,我们就守着他。陪着他‘上班’”。大女儿说。
百岁老人守店,书架上的古书都更添了古韵与神采。线装书脊微微发亮,纸页间浮着墨香,夹在其中的白色标签泛着时光的黄晕,上面是毛笔标记的名录——《三国》《水浒》《山海经》《论语》《王阳明先生全集》《义门读书记》《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宋六十名家词》……
“读书是最高尚的呀!”江澄波对书的感情,源于祖父。
1899年(光绪25年),江澄波的祖父初创“文学山房”, 江澄波从小耳濡目染,从16岁开始正式成为一名古书从业者。
时移世易,“文学山房”也经历了经营模式与店址的变迁。当2006年,江澄波在苏州钮家巷重新开起“文学山房”时,他知道,自己并不只是如今文学山房的主人,也是文学山房的第三代传人,更是古书的守护和传承人。
“抢救古书是我们书店的宗旨”
在苏州这座书卷气浓烈的江南城市,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人到“文学山房”,因书相聚。
江澄波把书店比作城市的眉毛,“你说起什么大的作用,不一定。但是要是没有书店,就是好像人的脸蛋没有眉毛了,不好看了。”
今年43岁的苏州博物馆研究馆员李军,是文学山房的“老顾客”。2005年,正在苏州读研的他,为了寻找苏州地区文史资料,第一次踏进了文学山房的店门,并自此认识了江澄波老先生。此后20年,每个月都会去几次。他要买的旧书,多是地方文史委或者方志办的内部刊物,在文学山房总能找到。他赞叹老先生的敬业和专业,特别是对苏州地方上的掌故非常熟悉,尤其感佩老人为世人留下多本著作,如今他也会时不时推荐师弟师妹来文学山房觅书或者请教老先生,他一直将老先生视为读书学习的榜样。
还有一些读者爱听书店的故事,老先生也爱讲故事。
有年轻人好奇询问哪本书是店里的镇店之宝时,老人让女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明代阮大铖的《燕子笺》。古籍的每一处都装补修复得仔细,逐页翻过,青年人惊叹不已。
老人说,自己这一生最骄傲的,是经手10部宋版书。他曾在一篇自序中写道:“通过我的抢救、奔走,很多藏于民间的古书被发掘出来并被送到了合适的人或者机构手中,有的甚至成为了镇馆之宝,回想起来,我心里是十分高兴和自豪的。”
百岁书翁与千年古书之间,有说不完的故事。江澄波经手的《东莱吕太史文集》《西汉会要》《东汉会要》等10部宋版书,各有传奇。故事中的江澄波在旧书店、古玩店、杂货店,甚至是回收废品的垃圾场里都寻到过珍本,守护了中国传统文化,“抢救古书是我们书店的宗旨。”
江澄波说,他这一生见过太多书籍的命运沉浮,总想着能给古书最好的归宿。“书和人一样,也是有自己的命运的。今天流通的书籍只要是好书,就能得到大家的重视、爱惜,这就是运好,命好。我活过这么多个时代,深感现在的生活最平安幸福。”
“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夕食打烊,江澄波的三个子女会像上午开门时那般,一起聚到书店来。忙一忙收工前的活计,确认一下案上是否压着明天要寄出去的快递单。然后打开折叠的轮椅,准备接老人下班回家。
每日,江澄波的轮椅在青石板路上压出的痕,是书香的年轮。江家四代人,守的是千年文脉的根。
“书是我营生所靠,也是我终身所好。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载书、送书的书船,我离不开书,就像船离不开水。”祖父、父亲的“书船”摆渡了他,而他这条书船,还将行驶下去。
采访最后,记者问江澄波老人:“您想过自己要做到什么时候吗?”
老人不假思索地说:“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责任编辑:金融)
-
图为台湾学生向马龙索取签名。图片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一声声问候如朋友般温暖、一句句回应如家人般亲切,大陆高校师生回访台湾是两岸青年的双向奔赴,也是两岸善意互动的延续,体现了广大台湾同胞希望加强两 ...[详细]
-
主流日照讯10月11日,“致敬日照政法英模”主题宣传活动举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耿学伟致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崇禧,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培林,市政协副主席王克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高益民,市人民 ...[详细]
-
鼓声阵阵催奋进,加快发展正当时。今年以来,莒县全面落实“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担当作为、狠抓落实,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打造“一强三名”取得新突破。上半年,莒县GDP 216亿 ...[详细]
-
主流日照讯11月3日10:00,日照市建市30周年发展成就展展馆迎来了150多名“特别观众”,他们是来自东港区、莒县、五莲县山区的小学生。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孩子们认真参观展览,不时向讲解员提问并相互交 ...[详细]
-
3月21日是首个世界冰川日,我国发布了《第三次中国冰川编目》。钻取冰芯是冰川科考的一项重要内容,联播一瞬带你走进青藏高原冰芯库,看看冰川之“芯”蕴藏着哪些秘密↓ ...[详细]
-
鼓声阵阵催奋进,加快发展正当时。今年以来,莒县全面落实“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担当作为、狠抓落实,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打造“一强三名”取得新突破。上半年,莒县GDP 216亿 ...[详细]
-
主流日照讯10月26日,以“科技引领 协同创新—新时代 新活力 新日照”为主题的2019山东省科学技术年会隆重开幕。开幕式上,金之钧、邹志刚、包振民三位院士分别作年会主旨报告。据了解,本次年会吸引了来 ...[详细]
-
主流日照讯奔跑阳光海岸,燃情活力日马。在跑友们的期待中,万众瞩目的2019日照国际马拉松将于明日在市人民广场鸣枪开跑。届时,13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0余名参赛选手,将共同在“最美赛道”纵情奔跑。目前 ...[详细]
-
...[详细]
-
按照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关于转发〈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失业保险金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联动机制的通知〉的通知》日人社发〔2018〕45号),自2019年11月起,我市失业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