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反向过年”的台湾同胞:“我来大陆走亲戚”
中新社北京2月19日电 题:“反向过年”的反向过年台湾同胞:“我来大陆走亲戚” 作者 张杨彬 林世雄 这个春节假期,两岸航线迎来客流高峰。新春 除了回台过年的见闻行程火热,还有一些“反向过年”的湾同台胞在春节“登陆”走亲访友,顺便游玩一番。陆走假期结束,亲戚多位台胞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表示,反向过年亲人相见,新春老友重逢,见闻这个春节,湾同有团聚的陆走美好也寓意新的启程。 纪慧莲:团圆的亲戚感觉特别亲 56岁的纪慧莲春节假期来到哥哥生活的广东,这不是反向过年她第一次来大陆,却是新春第一次在这儿过年。 “上次来还是见闻十几年前。”纪慧莲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东莞、汕尾等地的变化。在亲人陪伴下,纪慧莲游览了广东几个城市,品尝当地美食,“尤其是汕尾夜市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夜市就能吃遍大陆各地美食,太满足啦。” 这趟旅程,纪慧莲也悉心挑选了不少特色伴手礼,“不但有大陆名酒、小吃点心,更有不少台湾朋友求购的麻辣火锅底料,行李几乎要塞不下。” 纪慧莲说,粤台两地风俗相近,在广东也能听到熟悉的闽南语,过年氛围更是十足。准备年夜饭时,一家人仍保留了台湾习俗。“芥菜在台湾叫长年菜,寓意健康长寿;萝卜台湾叫菜头,意为新年图个好彩头。”纪慧莲说,虽是简单家常菜,平淡却也暖心,与亲人在大陆团圆,感觉特别亲。 施季萱:家人一起在哪儿都是年 姜母鸭、台式卤白菜、锅包肉、拔丝地瓜......这些“南北荟萃”的菜式,是来自彰化的施季萱这个春节在苏州吃到的年夜饭。因为女儿和儿子都留在大陆过年,她也决定来此团圆。 “不管在大陆还是台湾,我觉得亲人在一起才是过年。”施季萱在台湾从事电商行业,以茶叶销售为主。她女儿和儿子则在江苏负责大陆地区的业务。 除夕当天,一家人在苏州相聚,“一位东北朋友准备了六道菜品,我儿子也准备了六道台湾风味”,施季萱向记者分享了年夜饭的制作过程。 春节假期,她与孩子们前往天津向年近耄耋的干妈拜年,顺便在鼓楼观看了灯会、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我干妈是天津人,她们一家去台湾旅游时,我们一见如故,聊得十分开心”,说起这段缘分,施季萱觉得很奇妙。 春节假期,施季萱一家到天津观赏鼓楼迎春灯会。(受访者供图) 施季萱说,自十年前首次到大陆,她就一直往返两岸,但前三年因疫情影响未能成行,与孩子们见面的次数也屈指可数。“过去一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终于可以来大陆了”,施季萱许下新年愿望: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陈瞿舟:余生想把大陆走一遍 大年初七,陈瞿舟带着母亲、妻子、儿子、儿媳等一行,登上返程飞机,结束了为期半月的上海之旅。年至花甲的他,在春节假期“拖家带口”过了个“沪味新年”。 陈瞿舟的妹妹已移居上海二十多年,此次来沪,兄妹相见分外亲近。“白天我们在上海逛逛,晚上就回妹妹家吃饭,一家子十几口人难得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很热闹。” 除夕夜,陈瞿舟特意将年夜饭选在一家台湾餐馆。“在大陆过年,繁琐的规矩少了,但传统的仪式感不能少,除夕给小辈红包,为老人守岁,是在哪里过年都必需的。” 这不是陈瞿舟在大陆过的第一个春节。十几年前回乡祭祖时,他曾在浙江衢州过年,“彼时年味更浓,也许是回到故土的缘故。”他说,自己名中“瞿舟”正是祖籍“衢州”谐音,长辈取名时希望他念祖敬祖,勿忘来处。 陈瞿舟向记者对比了2007年全家赴衢州祭祖时与本次春节之旅的两张照片。他感慨,如今父亲已驾鹤,老母耄耋,曾经的垂髫稚子也长大成年,时间飞逝,更应珍惜当下的幸福。 2007年春节期间,陈瞿舟全家回浙江衢州祭祖,一家人在全旺镇老宅外合影。(受访者供图) 陈瞿舟的退休生活温馨平静,却有一个不小的心愿——余生把大陆走一遍。“大陆沿海的省份我几乎都已经去过,草原、雪山是接下来的目标。新年伊始,我也要规划下一次出行了。”(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华五千年文化应该被更多人了解”
- 日照市实施工伤保险市级统筹
- 蓝天·海景国际 购房大型优惠活动启动
- “十一五”期间日照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
- 全市网吧安装使用正版影视平台工作开展
- 春绿夏红秋乌龙 日照茶产业质效齐升
- 市领导调研包保大项目推进情况
- 武汉台商为“第二家乡”代言 盼台资台企筑梦江城
- 日照经济开发区提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任务
- 春绿夏红秋乌龙 日照茶产业质效齐升
- 前11个月日照“两抢”警情下降25.8%
- 在漳州古城卖冰棒的台湾夫妻:“真是我们创业的‘福地’”
- 前11个月日照“两抢”警情下降25.8%
- 日照银行成立十周年职工文艺晚会举行
- 省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提高班日照开班
- (台青话融合)“台二代”黄建智:深耕皮革行业十余载 见证大陆经济腾飞
- 日照应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 全国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召开
- 日照代表队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佳绩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