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师的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同一种母语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台湾教师的台湾闽南文化情结:不管什么腔调,都是教师结同一种母语
作者 叶秋云
出生于台湾高雄,祖籍地在闽南地区,闽都同李姿莹从小浸润在闽南文化里,南文对闽南文化十分热爱。化情
“很多人说闽南文化的腔调精神是‘爱拼才会赢’,可是种母我在这里看到的是蕴含了更多的包容性和团结性。”15日在厦门举行的台湾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上,闽南师范大学台湾青年教师李姿莹分享了她的教师结两岸故事。
李姿莹与漳州结缘,闽都同也与闽南文化有关。南文2013年,化情还是腔调研究生的李姿莹参加了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这是种母我研究闽南文化以来,第一次踏上闽南这块土地。台湾”
短短几天,李姿莹欣喜发现,漳州与台湾有非常相似的风土人情,给她一种回家的感觉,非常的亲切。“那一周的活动,除了让我对闽南从一种模糊的概念开始有了真切的新感受外,我还结识了很多好朋友。”
李姿莹提及的“好朋友”,其中一位便是她的丈夫徐雁飞。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期间,漳州诏安小伙徐雁飞担任研习营活动的导游,与李姿莹就此相识,之后相知、相爱。
2018年9月,从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李姿莹追随着爱情的脚步,入职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间文学、闽南民俗等课程。次年,她与徐雁飞组建了两岸婚姻家庭。
在闽南师范大学,李姿莹还给学生上戏曲研习课。此次论坛大会上,她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歌仔戏的热爱。她说,歌仔戏根在大陆,起于台湾,流传于两岸。
“我虽然不是歌仔戏出身,但我很爱看戏。”出于这份热爱,李姿莹开始剧本创作、研究和学习演出,并把这份热爱带给学生,“希望把这么有趣和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
2021年,李姿莹创作的歌仔戏《开漳圣王传奇》在漳州市漳浦县上演。由闽南师范大学戏曲协会学生出演的这出闽南语歌仔戏,为两岸共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不少青春与传承气息。
“我的学生们很有趣,因为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很多根本不会讲闽南语,所以他们的闽南语会有泉州腔、厦门腔、漳州腔等。”李姿莹说,不管是什么腔,都是同一种母语、同一种文化。“作为一名教师,看到学生们充满成就感的眼神,我觉得这就是闽南文化新的传承。”李姿莹说。
来漳州近六年,李姿莹已视这里为第二故乡。“漳州的古城老街、闽南美食,熟悉的乡音,亲切的街坊邻居,还有我最爱的家人,这一切都让我深深爱上这个第二故乡。”
在李姿莹看来,闽南文化在两岸共生共荣,承载着两岸民间艺术文化的精华,见证着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结。
李姿莹表示,将长期致力于闽南文化的研究,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搭建文化的桥、心灵的桥,让两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完)
(责任编辑:证劵)
-
中新社合肥10月7日电 题:“登陆”十七载 台胞胡珮瑜的“医”“陆”情缘中新社记者 赵强“假期快结束了,有牙没牙都要笑。”这是台胞胡珮瑜来大陆的第十七个“十一”假期。幽默风趣、积极乐观是她带给人的第一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靳凤清) 12月20日,市民孟先生给本报发来短信:“老城区天德路富康宜家小区为何不供暖?设备安装试压均已完成,但却还没开始收费。” 记者随后联系市热力公司询问。工作人员答复说:由于富康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曲亚平)记者从12月21日召开的全市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全市城乡近百所初级中学600多个班级全部开设了人防知识教育课,3.8万初中生接受人防知识教育。 人防 ...[详细]
-
加强作风建设 打造质检铁军——山东检验检疫局岚山办事处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本报记者 王美莹检务窗口成为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示范窗口、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以全省海港口岸第一的成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这一 ...[详细]
-
中新社武汉5月31日电 (记者 马芙蓉)2024年“千岗迎台青”台湾青年实习就业专场招聘会5月31日在武汉举行,179家单位线上、线下为台湾青年提供就业、实习岗位2235个。其中,台资企业提供岗位占三 ...[详细]
-
本报记者 孟凡虎 村级文化大院内,城里人一曲抑扬顿挫的高歌激起了村民们的声声喝彩;社区广场上,来自大山深处一段段精彩舞狮表演博得了城里人的阵阵掌声…… 从“文化大篷车”下乡到“庄户剧团”进城,新潮的 ...[详细]
-
授课时间不少于16个课时 本报讯(记者 秦钊) 目前,全市城乡近百所初级中学600多个班级全部开设了人防知识教育课,3.8万初中生接受人防知识教育,这是12月21日记者从日照市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工作会议 ...[详细]
-
首批187户村民喜领全家福 本报讯记者 王仕瑞 孟凡虎)12月21日上午,日照银行“让城市留住乡村记忆”全家福照片首发仪式在岚山区虎山镇举行。当天上午,虎山镇10个村的50户村民领到日照银行免费为他们 ...[详细]
-
中新社南宁4月4日电 题:在桂殡葬业台商愿做信使 助同胞回故土安葬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我愿做两岸的殡葬信使,传承中华孝道文化。”广西南宁市大爱礼仪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威诚3日对记者表示。走进位于南宁市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许静)冬至期间,市公墓管理处和千秋苑在全市推出多项便民惠民措施,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祭祀环境。 据悉,新推出的仪葬惠民措施,对一些特殊人群的丧葬费实行减免。惠民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