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者眼中的“断亲”:不是社会问题,也不代表社会进步
2023年春节,断亲出门走亲戚的社会社会社郑州市民。不过不少年轻人已趋向“断亲”。眼中也(人民视觉/图)
“年轻人断亲”这一社会话题持续引发热议。不代表
越来越多的问题年轻人不走亲戚,与亲戚之间的进步聊天内容成为网络吐槽的热门话题,进而诞生了大量“反向调教亲戚”的断亲搞笑短视频。这在胡小武看来,社会社会社在大城市工作的眼中也人,回到故乡其实会有一种不适应感,不代表就像“故乡已是问题异乡”。
这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进步同时也是断亲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期关注城市青年问题。社会社会社他将“断亲”定义为懒于、眼中也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种现象,简单讲就是基本不走亲戚,而不是⼀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
2022年底,胡小武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他通过调研发现,年龄越小,与亲戚联系越少,尤其是“90后”和“00后”群体,断亲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而随着互联网和城市化发展,这个趋势仍在加强。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变迁,经由经济上、空间上、互联网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导致年轻人做出不同于父辈的断亲行为。“它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结果,我没有把它当作社会问题去理解,这是一种客观的结果。”胡小武说。
胡小武。(受访者供图/图)
亲缘关系里的拉力和推力
南方周末:你是从什么时候注意到断亲概念?
胡小武:从概念上的接触应该是在2021年的7、8月份,但是我自己看到这个概念之后,根据我们做社会学研究的通常方法,就是对自己的个人经验史、生活史做了一些梳理。
我是75后,江西人,从江西的小地方到了南京这样的大城市,离故乡千里之外。二十多年过去,我都面临着疏于和老家亲戚交往的行为。我有一个妹妹在浙江,妹妹的孩子跟我的孩子算是特别亲的二代亲,但是两个孩子一年到头最多见一次面。如果大家暑假有空,就见两次。这种跨时空的距离感,也就是中国城市化带来的开放和流动的宏观结构,最终产生了一种中国社会结构的变
(责任编辑:焦点)
- 南方农业拉响大旱警报:水库池塘将干涸,灌溉系统待更新
- 第五届日照中小学生环保绘画大赛落幕
-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专家检查组来日照检查
- 东港“日照绿茶”品牌更闪亮
- 江西国控通报员工周劼言论核查情况:已停职,其父晋升符合规定
- 想出国门却进牢门 用弟弟身份证冒办护照被行拘
- 寒潮蓝色预警!强冷空气夜间开始影响日照
- 邵泽连:“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 以数观势|“五一”假期热潮涌动 假日经济活力迸发
- 2013新年教师音乐会奏响 10名麦盖提教师跳舞助阵
- 莒县部署十八大宣讲骨干培训
- 一商场开辟爱心苹果促销专区
- 新疆“当代愚公”:沙海中41载“凿”34公里“绿色长城”
- 市统计局奏响廉政文化建设“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