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生物来造塑料,这两支科研团队真的做到了
塑料制品几乎无处不在,用微研团塑料垃圾问题正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生物环境挑战之一。
人类有没有可能研制出环境友好型塑料?造塑支科本周,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院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料两两支研究团队,分别利用微生物创造了两种新型塑料。用微研团
8月21日,生物韩国科学技术院在《生物技术趋势》(Trends in Biotechnology)发表论文Microbial production of an aromatic homopolyester,造塑支科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通过细菌发酵生产的料两新型热稳定性塑料,在性质上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相似。用微研团
利用细菌制造出热稳定性塑料。生物图片来源:Trends in Biotechnology。造塑支科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利用微生物合成完全由芳香族单体(具有芳香族侧链的料两单体)组成的聚合物,不仅具有可生物降解的用微研团特性、减少对环境的生物污染,还具备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造塑支科物理特性。
同样是利用微生物,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团队创造了一种“活”塑料,为新型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
研究团队通过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编辑并产生具备极端环境耐受能力的孢子,使其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分泌塑料降解酶;并通过塑料加工方法(高温、高压或有机溶剂)将孢子包埋在塑料基质中。
“活”塑料整体研究思路。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
为了验证系统的放大可能,研究团队还使用单螺杆挤出机进行了小规模工业化测试,制备了活体的PCL塑料。该塑料能够像传统塑料一样使用;在被破坏或被废弃的条件下,塑料中的孢子被激活并启动降解程序,完成塑料的完全降解。该研究成果8月21日刊发在《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题为Degradable living plastics programmed by engineered spores。
无论是利用细菌制造热稳定性塑料,还是通过微生物基因编辑创造的活体塑料,人类社会的绿色美好未来,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基础研究工作。
不过,这还只是第一步。比如,经过代谢途径和聚合酶的优化,前述韩国研究人员在6.6升的发酵罐中培养微生物,菌株的聚合物生产能力仅为12.3克/升。
(责任编辑:法治)
-
当地时间2023年6月2日,新加坡,第20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前排左至右)文莱国防部长哈尔比,柬埔寨王国副首相兼国防大臣迪班,印度尼西亚国防部长普拉博沃·苏比安托,老挝的Chanthong Son ...[详细]
-
日照讯记者 孟凡虎)日前,省发改委下达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莒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获扶持360万元,东港区公共体育场获扶持30万元。莒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800万 ...[详细]
-
本报记者 李培安连日来,针对近期三轮车、四轮代步车零星出现闯禁区、违法载客等交通违法行为,日照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大了整治力度,有效地保障了我市前期专项整治行动所取得的成果。9月9日晚8时许,由交警、交通 ...[详细]
-
施工公告G1511日兰高速日照段路面将增加维修工程,已经被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批复建设,自2016年9月7日至2016年10月30日对G1511日兰高速日照段进行半幅封闭施工。施工期间,过往车辆在施工封闭 ...[详细]
-
...[详细]
-
日照讯眼下正是大量鲜活海上市的时节,市民和游客都想买回家尝尝鲜。如果您到石臼市场购买过海鲜,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这里有了新变化,买海鲜打小票了,再也不用担心不够称了。休渔期结束之后,新鲜的本地海鲜大量上市 ...[详细]
-
日照讯记者 侯庆萍)为提升行政执法机关执法质量和水平,保障行政执法部门做出的行政执法决定合法、适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 ...[详细]
-
日照讯记者 孟凡虎)9月10日,由《人民美术》杂志社、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文化委员会、日照市文联主办的“第三届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获奖作品国内巡展日照展在市博物馆开幕。2016年7 ...[详细]
-
...[详细]
-
日照讯通讯员朱云泉)第19届全国成人游泳锦标赛于9月25日在浙江省海宁市落下帷幕,来自内地及港、澳地区49支运动队的142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日照市冬泳协会组队参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有13个项目进入前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