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一天发了两项突破性成果丨科创要闻
5月29日,清华清华大学两个研究团队的天发突破成果同时发表在《自然》(Nature)上,其中,两项基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团队研制的性成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Tianmouc)研究成果的论文《面向开放世界感知具有互补通路的视觉芯片》(A Vision Chip with Complementary Pathways for Open-world Sensing)登上本期《自然》的封面。 Nature 2024年5月30日封面。果丨图片来源:Nature 上述研究团队聚焦类脑视觉感知芯片技术,科创提出了一种受人类视觉系统启发的清华互补感知范式——借鉴人类视觉系统的基本原理,模仿人类视觉系统的天发突破特征,将视觉信息解析成基于原语的两项表示,并将这些原语组合形成两条优势互补、性成信息完备的果丨视觉感知通路。 基于这一新范式,科创研究团队研制出的清华“天眸芯”结合混合像素阵列和并行异构读出架构,利用互补视觉通路特性,天发突破实现了每秒1万帧的两项高速、10bit的高精度和130dB的高动态范围的视觉信息采集,并自适应地减少了90%的带宽;该团队还自主研发出高性能软件和算法,并在开放环境车载平台上进行了性能验证。在多种极端场景下,该系统实现了低延迟、高性能的实时感知推理。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该团队继2019年8月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Tianjic)之后,第二次登上Nature封面。有着“天机芯”积累的技术和应用基础,此次“天眸芯”亮相,类脑技术与视觉传感融合,打破了传统视觉传感的局限,或将为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应用开辟新的道路。 另一项成果来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带领的研究组,成果论文为《具有单比特分辨率的数百囚禁离子二维量子模拟器》(A site-resolved two-dimensional quantum simulator with hundreds of trapped ions),研究团队利用低温一体化离子阱技术和二维离子阵列方案,大规模扩展离子量子比特数并提高离子阵列稳定性,首次实现512离子二维阵列的稳定囚禁和边带冷却,并首次对300离子实现可单比特分辨的量子态测量。 研究人员进而利用300个离子量子比特,实现可调耦合的长程横场伊辛模型(一类重要的量子多体模型)的量子模拟计算。该工作实现了国际上最大规模具有单比特分辨率的多离子量子模拟计算,将该研究组保持的离子量子比特数国际纪录(61离子)往前推进了一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超级县城”被划为大城市,能有啥好处?
- 日照市重点督导市容秩序及违法建设清理工作
- 日照去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7万户创10年历史新高
- 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减少 日照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 我国学者发现牦牛适应青藏高原环境的分子遗传新机制
- 日照春节期间受理农民工工资案件103起
- 日照春节期间受理农民工工资案件103起
- 惊!就在今晨,日照山海路上一客车起火!
- 外嫁女“两头空”求解:自治与法治,边界如何划定?
- 日照人喝酒规矩多,战斗力一般!对于这个说法,你服不?
- 解世增:服务大局 探索创新 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 日照11处考点周边路段将实行交通管制
- 国台办:海关总署决定暂停台湾地区芒果输入大陆
- 岚山交警开展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 富阳路局部道路半封闭施工 请过往车辆绕道行驶
- 金鸡迎春庆佳节 日照市民冰海舞龙贺新年
- 专访美气候变化原特使潘兴:损失损害5
- 日照开展“万人签名文明进社区”演出活动
- 东港区:贫困户免费就医 健康扶贫暖人心
- 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减少 日照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