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在踩踏现场,如何保命?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日,踏现韩国首尔,场何梨泰院踩踏事件发生地附近,保命人们向遇难者献花。踏现(视觉中国/图) 韩国警方正着力调查梨泰院踩踏事件原因。场何据澎湃新闻报道,保命当地时间11月1日,踏现韩国总理韩德洙就梨泰院踩踏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场何他表示,保命踩踏原因是踏现治安人员不足以及制度缺失所致。 面对防范踩踏事件不力的场何批评,据海外网援引韩联社报道,保命韩国警察厅警备局局长洪起铉在当地时间10月31日表示,踏现警方已预料到会有相当多的场何人员聚集在梨泰院,但未料到人潮涌来酿成如此大规模伤亡事件。保命一线警员反映,没有察觉到人数骤增,现场研判留下遗憾。 在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看来,公共场所的大型踩踏事件是偶发的,这导致人们在预防与管理的过程中疏忽大意。“踩踏事件发生的风险很高,此次事件中,人流高度密集在狭窄的街道,除了观景,也会在周边的店铺里进行消费,这种无序的状态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受访专家们眼中,踩踏事件的成因复杂。滕五晓认为,过量人流、现场失序及偶发慌乱都是诱发公共场所踩踏事件的主要因素。 “在现场无序的状态和人员的快速流动诱发的踩踏事件下,人员伤亡一定非常严重。”滕五晓指出,更严峻的是,在有坡度的情况下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只有将最上层的人扶正,下层的人才能够解脱,然而在突发情况下,短时间内是无法做到的。 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许鹏认为,踩踏事件的发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人群密度足够高,二是人群所处的空间范围足够大。在2014年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后,许鹏曾于个人博客发文《踩踏现象和逃生方法的流体力学分析》,指出了关于踩踏事故的常见误区:踩踏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胸前要有呼吸空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武汉职工医保改革追踪:“优化方案”悄然落地
- 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所有业务今起预约可办
- 助力疫情防控 厦门“其他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
- 厦大网上开课 397门次课程、1.4万人次上课
- 网信部门工作组进驻斗鱼平台
- 厦门“月月十五查餐厅”检查两家“移动食堂”
- 福建省唯一一所应急管理学院落户集美大学
- 复工复产以来 厦门单车用户的骑行量如何
- 回应“战狼外交”,外长秦刚首次亮相两会记者会
- “厦门招商地图”推出手机版 助力线上招商工作
- 厦门:思明区各学校多方式完善线上教学
- 厦门:对车间厂房员工宿舍等场所开展专项排查
- 甩卖Q房网,昔日“沥青大王”吞商誉苦果
- 厦门:团体单位3月3日起可线上预约购买口罩
- 厦门火车站:往福州南、深圳北等方向列车部分恢复开行
- 厦门湖里:卫计监督员助力复产复工 不放过一个细节
- XBB毒株可致严重腹泻?警惕这五个认知误区
- 厦门服务业复工率已超75% 累计返岗人数28.4万人
- 厦门: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在地铁和BRT投入试用
- 复工复产以来 厦门单车用户的骑行量如何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