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家蚕是研究于黄重要的经济昆虫,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证实驯养历史,但其驯化起源地却长期悬而未定。家蚕来自西南大学的起源研究团队日前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绘就了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河中并证实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下游相关研究成果已由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地区
家蚕生命周期各阶段,研究于黄呈现出丰富的证实表型多样性。 (受访者供图)
“野桑蚕是家蚕家蚕的祖先,在长期的起源驯化和饲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地理特性的河中地方品种。”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介绍,下游目前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的地区观点在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具体起源于我国什么地方依然存在争议,研究于黄特别是缺乏有力的生物学证据。
为此,代方银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历时4年,对1078份蚕种质资源进行了深度测序。这些蚕种质资源覆盖了世界“丝绸之路”各主要蚕区,包括47个野桑蚕、205个家蚕地方种、194个实用种和632个突变体,涵盖全世界家蚕代表性种质资源的90%以上。通过对其中的代表性资源进行单分子实时DNA测序,研究团队获得了广泛的家蚕遗传变异信息,绘制完成了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受访者供图)
“泛基因组图谱好比是家蚕的‘数字字典’,方便研究者像查字典一样探寻家蚕的表型和基因组密码。”代方银说,对泛基因组图谱的研究显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方种分布在进化树上家蚕分支的基部,为家蚕最早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提供了直接的生物学证据。此前在山西夏县出土的蚕茧等考古证据,也与这一结论相互佐证。
“除了证实家蚕起源地,这项研究还在突破家蚕育种瓶颈、推动种质资源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认为,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有助于极大提升育种优良基因的挖掘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分子育种手段可实现设计育种,推动家蚕育种优良基因挖掘进入快车道。
(责任编辑:金融)
-
荼 ...[详细]
-
厦门全国工笔画双年展吸引不少市民到场观看。海峡网讯(海西晨报记者叶子申)一场工笔画盛宴正在厦门举办。12月18日,2018厦门全国工笔画双年展在厦门美术馆开幕,共展出257件作品,展览将持续至2019 ...[详细]
-
海峡网12月20日讯 (门网记者沈伟彬)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经济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为市民提供了诸多便利。而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就有厦门业者“ ...[详细]
-
辅警实战比武竞赛现场。通讯员供图海峡网讯海西晨报记者陈小斌、通讯员厦公宣)警棍控制术、长棍阵、徒手控制擒拿、匕首操……昨日下午,厦门市第三届辅警实战比武竞赛在市公安局广场举 ...[详细]
-
2022年1月7日,福建省厦门市某医院,玻璃墙上贴着“免费WiFi全院覆盖”。视觉中国/图)近日,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引发关注。2023年8月20日,江苏镇江市公安局丹徒分局民警接报警,发现一家牛肉汤馆 ...[详细]
-
-邮轮旅行市场,老年游客占据很大份额。 陈立新 摄-我市老年游客热衷游览自然风光。刘东华摄-《厦门市老年旅游市场研究报告》近日出炉-中长线距离旅游成为厦门老人旅游的主流海峡网讯(厦门晚报记者吴笛)厦门 ...[详细]
-
-国控星鲨公司生产场景-戊肝疫苗在孟加拉国接种海峡网讯(厦门晚报记者王东城)由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和万泰沧海继联合研制的世界第三支、国内第一支“HPV 16/18型双价宫颈癌疫苗&rdquo ...[详细]
-
海峡网讯(海西晨报记者陈翠仙)昨日,是厦门正式实施空海港口岸“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首日。凌晨5时35分,天刚蒙蒙亮,从洛杉矶而来的航班已经降落在高崎机场。这架航班为 ...[详细]
-
2020年10月31日,哈尔滨,一些市民买来鲫鱼、鲤鱼、黑鱼等鱼类,坐船到松花江中心放生。 人民视觉/图)“真心随喜,出钱请别人代为放生,与自己亲自放生,功德是一样的。”“牦牛和羊买不到,其他可以根据 ...[详细]
-
张淳博士在进行手术。海峡网讯(海西晨报记者马丽通讯员温小牧)说起中老年人失明的元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白内障和青光眼。其实,老年性黄斑病变(俗称“老黄”)也是导致人们视力下降甚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