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果农厦门种火龙果 打拼“红火”事业
【港澳台专线】台湾果农厦门种火龙果 打拼“红火”事业
中新社厦门10月8日电 题:台湾果农厦门种火龙果 打拼“红火”事业
作者 郑江洛
在厦门市翔安区的红火大宅社区,一株株类似仙人掌的台湾火龙果树攀援在柱子上,枝蔓密布,果农长势旺盛。厦门
这般“红火”事业的种火背后,离不开台胞曾钧毅持续不断的龙果探索。经过多年发展,打拼大宅社区火龙果种植面积上千亩,事业成为厦门最大的红火火龙果种植基地。
“早年在台湾我就种植火龙果。台湾大陆有十四亿人口,果农市场很大,厦门所以我来了。种火”曾钧毅来自彰化,龙果2015年看中大陆的打拼商机,跨海前来翔安大宅,通过流转数十亩土地,建起火龙果种植基地。
曾钧毅告诉记者,刚来大陆时,这里大多还是白心火龙果。而那时台湾已经开始改良红心火龙果,于是他将红心火龙果的种苗带来福建培育。
曾钧毅发现厦门的土壤和台湾的土壤有一定差别,他还利用自己的经验技术,帮助村民改良土壤。“我们先用台湾的一些有机肥,将土壤慢慢改良。”他介绍,当地农民后来也开始使用有机肥提升土壤的质量。
曾钧毅始终走在探索火龙果品种改良的道路上。他说,现在市场上火龙果的价格并不高,大约在两三元(人民币,下同)一斤,于是他们又改良另外一个品种——燕窝果。“它的价值比红心果多了二三十倍,一个果可以卖到三四十块钱,一斤可以卖到六七十元。”
经过多年的悉心经营,曾钧毅的火龙果生意越做越好。不仅如此,他还与社区携手,成立了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入社,助推火龙果产业不断壮大。如今,大宅社区几乎每户居民都加入了合作社,种植户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
在大陆发展火龙果事业的同时,曾钧毅也见证了大陆的飞速发展,和乡村的巨大变化。“那时候跟现在的场景差别蛮大的,现在你走到哪里都很干净、漂亮。”他说,大陆有非常多的机遇,对台湾人而言,大陆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和挑战。
他还计划打造三产融合的火龙果全产业链,涵盖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和电子商务等领域,以期创造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今,曾钧毅的事业不仅在翔安大宅社区深入拓展,他的火龙果种植已经扩展到甘肃、河南、贵州、广西、广东和海南等地。他期待,火龙果能助力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生活“红红火火”。(完)
(责任编辑:头条)
-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 李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2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民进党当局故意炒作所谓“大陆军事威胁”,渲染紧张气氛,完全是为了谋取选举利益。有记者问,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在明年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李刚业) 近日,从省委宣传部传来好消息,经过市、省“美德少年”组委会层层评审和投票,市外国语学校学生苗晏玮和高祎璠,最终入围全省50名“山东美德少年”正式候选人,届时将代表日照市参加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周伟)记者从市装饰办获悉,2012年度日照市建筑装饰装修企业资质年检工作全面展开,首次规定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未解决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不予进行考核。 据了解,今年的资质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裴颖) 5月18日上午,随着一艘接着一艘满载金乌贼附着基的渔船驶进金乌贼种质资源保护区,50万束附着基成功投放入海,日照市今年增殖放流金乌贼资源修复活动拉开序幕。 据市海洋 ...[详细]
-
根据《意见》,福建可以“开展台胞担任在闽非宗教社会组织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试点”。那么,在闽台胞该如何提出申请,又如何扩大社会参与?近日,省民政厅副厅长欧阳晓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问:台胞能否发起并担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杜洁) 河,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于日照而言,经过一番系统整治,当波光潋滟的香店河再一次穿城而过时,整座城开始因水而变。 去年,市城投公司根据我市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对香店河实施分步治理的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刘玮玮)5月17日,省安监局巡视员刘金鸿,带领省防总防汛综合检查组一行来我市进行防汛综合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亮陪同检查。 检查组先后来到沈海高速日照管理处日照南收费站,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曲亚平 刘玮玮)近日,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及少儿文化产品展演活动,让儿童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六一” ...[详细]
-
开工大吉,蛇舞新程!连日来,专列、包车、专机等满载返岗就业群众奔向用工大省,招聘会密集举办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直播带岗让就业服务触“屏”可及……各地返岗复工按下“快进键”,神州大地重新忙碌起来。就业,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贾艳锋) 5月15日,记者从日照港铁运公司获悉,日照港0176机车乘务组日前被共青年团中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予“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据悉,该乘务组自开展“ ...[详细]